让办事群众体验感更好、重点项目落地开工更快、经营主体满意度更高、公共资源交易效能更优
“四个聚力” 助推行政审批服务提质增效
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介绍了青岛市行政审批领域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有关情况,发布了“区(市)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典型案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以来,全市行政审批领域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个方面,强化市区协同,聚焦群众办事、项目落地、企业发展、公共资源交易,探索形成了“四个聚力”的路数打法,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企业群众各项工作。
聚力群众办事,努力让每一位办事群众体验感更好。市行政审批局坚持从小切口破题,办好“惠民便民、可感可知”的“身边小事”。将青岛市民中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搬至青岛市民中心一楼,做到迎接群众来,目送群众走。创新建立起诉求解决闭环机制,开设“市民会客厅”,与“青诉即办”平台和“12345”热线平台建立联动机制,发起“意见建议动态清零行动”,全面收集办事群众意见建议。探索推出“志愿服务暖心办”“延时服务全时办”“特殊群体入户办”等一系列特色服务,提高群众办事满意度。
聚力项目建设,努力让每一个重点项目落地开工速度更快。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在审批流程上,推行施工许可“分阶段灵活办”“全链条审批告知承诺制”、工业项目“用地一件事”、建设项目“图纸一件事”、定制化联合验收等举措。在服务方式上,统筹市区两级资源,强化市区联动、部门协同,从市区两级行政审批服务局挑选60余名核心业务骨干,组建重大项目服务“金牌团队”,为青岛市省市重点实施类项目、重大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项目、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以及市办实事项目,提供全链条审批服务。截至目前,423个省市重点产业项目中,已有382个办理施工许可,完成率达90.31%。
聚力企业发展,努力让每一类经营主体满意度更高。把“企业视角”作为“第一视角”,把“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围绕企业准入市场的“最初一公里”,不断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以“有解思维”持续优化改革服务供给,在全市推出经营者变更、跨区迁移服务,变“最少跑四次”为“最多跑一次”,建成全国首个航运企业集成化审批服务平台,实现涉海类12个许可事项的集中办理。以“协同思维”画好服务企业同心圆,建立海洋经济活动商事主体“智能标签”新机制,实现登记即认、实时共享;推出集成服务与政策兑现一链办理,精准匹配惠企政策122项;推行医护注册智慧化改革,探索形成卫生健康领域“数字审管”新模式;完善市场主体退出闭环管理机制,破解企业退出难题。截至目前,全市企业登记注册办结43.5万件,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率90.37%。
聚力资源配置,努力让每一笔公共资源交易效能更优。通过建平台,强应用,优服务,持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扩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覆盖面,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交易全流程电子化,预计年均为投标企业节约成本6900余万元。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应用,破解长期以来CA跨区域互认难题,实现“一照通投”,预计年均为交易主体节省近500万元。深化保证金制度改革,大力推行电子保函,取消服务类、采购类交易项目投标保证金。开展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项目的历史沉淀保证金核查清理,全市共清退历史沉淀保证金3282.6万元。开发完善投标保证金自动缴退系统,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截至目前,全市公共资源进场交易项目5391个,同比增长18.98%。
各区(市)围绕“四个聚力”,立足实际,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揭榜挂帅”活动,推出了一系列惠企便民的改革举措,形成了一批行之有效的典型经验做法,市行政审批局对各区(市)典型做法进行了梳理与评估,总结提炼出了全市行政审批领域10个质量比较高、效果比较好的创新典型案例,如崂山区实施重点项目“一张点菜单•全程帮代办”服务;西海岸新区推行政务服务“视频办”改革;胶州市建设政务服务“一件事工作室”等,将这些点上的好做法在全市面上复制推广。(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博)
区(市)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典型案例
市南区:建立市场主体主住所“预备案”制度;
市北区:打造“一站式”楼宇政务服务会客厅;
李沧区:构建跨层级“全域通办”政务服务体系;
崂山区:实施重点项目“一张点菜单·全程帮代办”服务;
西海岸新区:推行政务服务“视频办”改革;
城阳区: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全链条审批告知承诺制;
即墨区:推行工业厂房“竣工即投产”改革;
胶州市:建设政务服务“一件事工作室”;
平度市:推行电子营业执照“一照通查”;
莱西市:实施医疗机构、医护注册智慧化改革。
责任编辑:王凤一
(作者:余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