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是人民寄予的新期待。
落实“双减”在行动,减负提质亦增效。“减”的背后是增,提质增效,让教育回归校园这个教学主阵地。“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王益区教育系统自上而下扎实推进、落实落细,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推动“双减”落地生根。各个中小学校更是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守好育人主阵地,拿出“实招”“硬招”“真招”,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硬核”打好“减负提质”组合拳,营造“智慧教育”好生态。
(资料图)
“研读课标、深钻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教师应立足于课程标准,深入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走进铜川市第三中学的备课现场,校长崇振国与教师们正在进行“头脑风暴”。
铜川市第三中学是集小学、初中于一体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征程”遇上“双减”考验,学校如何交出一份优异答卷?“减负的背后,是国家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新时代人才的需要。”崇振国表示,守护“双减”初心,打好“双减”硬仗,就是要坚持以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为旨归,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方式,全力打造品质学校。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高效的课堂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学校创新“双随”教研工作思路,即随机抽取老师备课、上课、评课,随机抽查学生检测学习效果,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双随”只是该校“双减”工作的亮点之一,同时打好课堂教学的关键仗,做好课后服务保障,用好评价指挥棒,持续提供优质、丰富的校内教育供给。守好育人主阵地,打好“双减”主动仗。铜川市第三中学,正努力赋予每一个孩子希望,支持每一个孩子的奇思妙想,开拓每一个孩子的视野,培养每一个孩子成长成才。
国画、合唱、绘画、无人机、跳绳、篮球……每天下午,七一路小学的孩子们或荡漾在艺术天地里,或驰骋在运动场上,或研究探索创新科技,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生在校时间增加,课后服务时间延长,如何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
七一路小学对此其实早已有着生动实践。副校长师惠怡介绍,自“双减”起,学校就旨在“实验一些新的小学教育,创设一些新的学校课程”,探索“顺性教育”的实践路径,营建“为每个孩子自由呼吸与生长”的教育场。按照“作业辅导+兴趣特长+快乐时光”的思路,七一路小学着眼课程建设,因地制宜设计自主阅读、文体、科普等课后服务指导活动,在“5+2”的基础上形成特色“2+3+4”教学模式,让课后服务活了起来、火了起来。
“双减”政策落地后,四年级的学生王宇彤在课后服务时间内就能完成作业,回家后有了更多时间可以自主安排。除了常规复习外,她会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学习彩铅画等充实业余生活。“孩子在课后服务中学会了管理时间,家长操心少了,双方都轻松了许多。”家长王超说。
开展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实际困难的重要举措。七一路小学坚持“服务+减负”理念,推进“2+3+4”服务模式,利用班级教室、学校功能室、校园操场等场地,整合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课后跟班辅导,开展爱育课程。“根据我校实际形成了延时托管班和社团活动两部分内容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延时托管班由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专任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副校长师惠怡说。“目前,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开设了艺术、益智、科学和体育四大类课后服务社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彩的课程,多样的选择。自“双减”工作拉开大幕以来,王益区不断探索实践,在落实“双减”过程中,摸索出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双减”工作任重而道远,将继续坚持在学生课业负担“数量”上做减法,在教学“质量”上做加法,在“加加减减”中实现教育本真的回归,融合教育力量,落实核心素养,致力于书写一份有温度、有厚度的“双减”答卷。
编辑:杨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