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下的薪火相传
2023年1月9日,派阳山林场国家级马尾松良种基地迎来大丰收,完成了3.96万斤马尾松鲜球果采摘和制种工作。基地的技术工人黄志敏和技术员郑生联正在核对制种技改试验的数据,黄志敏高兴地说:“我们45天就完成全部制种工作,较以往缩短了2个月,比前两年成本分别降低60%和80%,刷新了纪录!”“反复水淋+日晒(烘干)的方式得到了林科院技术专家的认可!种子发芽率实验效果很好,均值达到90%!”郑生联热情地回应道。
▲黄志敏开展马尾松辅助授粉。郑生联 摄
(资料图)
黄志敏已经在林场工作了20个年头,因为过硬的技术功底和对基地建设的贡献,先后获得“崇左工匠”“崇左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而郑生联是2020年大学毕业到林场工作的新人,一直和黄志敏在基地共事。朴实的70后老师傅,带着年轻的90后技术员,手把手教技术,一点一滴传帮带,两年多的时间里结下了深厚的“师徒”情谊。黄志敏教郑生联技术技能和经验,郑生联帮黄志敏补技术原理和文化,这样互帮互助模式,让他们的工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黄志敏师傅教给我的嫁接、授粉和制种技术可是核心技术和经验值,是网络上查不到、书本中学不来的东西!”郑生联这样评价黄志敏的传授。
▲桐棉种源马尾松雄球花。郑生联 摄
2022年11月,基地米老排无性系种质资源库建库,技术指导专家陈虎博士带队,一行前往崇左、百色、河池等米老排主要分布区,开展天然林和优良人工林调查、选优和种质资源收集工作。这是郑生联工作以来强度最大的一段时间,白天在四五十年的老林子里选优,晚上整理档案资料,同时安排大家的吃住行,半个月下来整个人消瘦了不少。“山雨说来就来,路不好走,下山来不及,大家抱着雨衣包裹严实的穗条或种子,站在雨里等雨停。但再大的雨,穗条和种子一次都没被淋湿过,保证了建库成效。”司机李师傅回忆说,“实在太艰苦了,我这个从小在山里长大、又在山里工作了半辈子的人都累趴下了”。
▲在桂平市开展米老种质资源收集。赵亚强 摄
在全区范围内选优的同时,黄志敏带着技术队伍马不停蹄地嫁接,保鲜保湿的穗条每天都会通过客运站或快递等方式寄回。采摘的穗条最迟隔天嫁接是郑生联和黄志敏一直坚持的原则,半个月的时间,队伍共收集206份干型好、生长快、遗传多样性丰富的米老排优树穗条、176份家系种子,并完成全部嫁接工作,这标志着广西首个米老排无性系种质资源库建成。大年初五,广西八桂学者、广西院士后备人选杨章旗就来亲自查看米老排嫁接后的生长情况,“成活率高达90%以上,说明选优嫁接两步工作无缝对接、采穗嫁接技术过硬,极大地保证了建库成效。”杨章旗教授充分肯定道,“你们小年的时候援助林科院苗木嫁接,四天时间就完成了马尾松和刨花润楠近4000根穗条的嫁接任务,优良作风、技术过硬!”说着杨教授竖起了大拇指。
▲良种基地嫁接技术组。罗群凤 摄
据了解,2022年基地入选自治区首批林草种质资源库,以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为中心,攻坚克难累计获科技成果登记19项,打破了林场技术成果登记的空白。今年1月,黄志敏手把手地传授马尾松套袋技术,郑生联边学边讲解新种质创制原理,松树下,一老一少席地而坐,谈论着授粉技术改良和雌花成熟度研判,谈笑间约定兔年要“扬眉‘兔’气、‘兔’谋大业”,为马尾松三代种子园建设加把劲,为高世代育种提供保障。(安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