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硬核技术”逐梦九天——记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黑龙江省候选人高海波

来源:牡丹江市科协 2021-11-05 12:02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高海波

个人简介:高海波,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主持科技部“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国家973课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等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银奖1项;出版专著两部,发表论文被SCI收录9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被国家六部委联合授予“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突出贡献者”。

高海波工作中


(相关资料图)

一轮圆月,一双足迹。嫦娥三号上演的一条完美落月之路,让“中国探月”的“金字招牌”闪耀在茫茫太空,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及月面自动巡视勘察,是中国探月工程攻坚克难取得的重大成就。

从古代神话而来,正向火星而去。“天问一号”奔赴的一次邂逅火星之旅,让这一抹“中国红”飘扬在2亿公里外的火星上,实现了世界首次一步完成“绕、着、巡”三大任务,是中国行星探测自我超越获得的伟大突破。

从“玉兔”到“祝融”,高海波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始终致力于轮式星球车移动技术和宇航空间机构微低重力模拟技术研究,他带领团队自主创新,以“硬核技术”担“尖兵”重任,提出的被动自适应地形的月球车移动系统构型和主被动复合式火星车移动系统构型均被采用,完成了星球车的低重力模拟等项目,助力我国在实现航天梦的征程中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虽是负重,亦要前行。

2012年,高海波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联合开展月球车移动系统相关研制工作,期间右腿小腿骨折,医生要求他术后卧床静养。但当时正值“玉兔”号月球车研制的关键时刻,他便拄着双拐,忍着伤痛坚守在科研一线,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玉兔”号月球车在总装大厅的数十项试验。2014年,因对“嫦娥三号”作出的突出贡献,高海波被国家六部委联合授予“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突出贡献者”称号,全国高校系统仅有两人获此殊荣。

针对火星表面松软崎岖的地貌,火星车在软沙中易发生打滑自陷、牵引力不足的问题,高海波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合作研制火星车移动系统,联合提出了具有蠕动脱陷功能的主被动复合式火星车移动系统构型。采用该构型的火星车具有蠕动脱陷、蠕动爬坡、车厢升降防托底、悬架主动折展、车轮抬起等独特功能,具有很强的脱陷能力和爬坡能力。

高海波查阅资料

他主持完成的月球车低重力模拟系统和火星车低重力模拟系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长时间、大范围、高精度的月球车和火星车整车的低重力模拟测试,为星球车地面试验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条件。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

除了潜心科研,高海波还是一名好教师。从教多年,他始终不忘育人初心,几十年如一日坚守教学一线。由于工作劳累,他曾确诊为右肾结石,在一个月内先后进行了两次超声波碎石和一次尿道取石手术。术后第二天,他没有静养,也没有请假,而是挂着尿袋、忍着疼痛站上了讲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立德树人使命。

星光不问赶路人,初心如磐向未来。正是这样忘我的工作状态,让高海波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未来,他将继续求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编辑:刘佳琦

监制:韩秋先

关键词: 嫦娥三号 模拟系统 总体设计

上一篇:
下一篇:
为你精选